人體工程學是指人體與活動空間的各種適應條件,這些條件用以符合人類的生活機能,是人、人造物、環境的協調關系的科學。人體工程學起源于二次大戰,其目的是通過分析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人類創造一個效能、安全及良好的工作與生存環境。在展示設計中,人體工程學為正確解決人、展品和展示環境三者的關系確定了各項設計標準,為人體在展示活動中的行為狀態和適度確立了各種數據。在展示設計中,必須以人體的尺寸為基本標準點,人的活動范圍和行為狀態所構成的尺度是確定其他設計尺度的標準,如展示設計中的尺度,道具尺度、展品陳列尺度等均以人體尺度為標準基點。人體尺度的測量數據,是通過對大量人體實測后,運用數理統計法分析、處理、總結出來的規律。在具體的展示設計中,展示的場地、通道和其他活動區應選擇人體中最大的數值作為依據,權衡各方面的因素,盡可能地保證較多人的需要。
人體尺度的測量,應包括靜態尺寸和動態尺寸兩個方面。
靜態尺寸是人體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下所測得的人體結構尺寸,如頭部、軀體及四肢的標準位置等。一般在立姿、坐姿、跪姿、臥姿四個狀態下測量所得。
動態尺寸是人體處于各種動作和動作幅度所需空間狀態下所測得的各人體機能尺寸。在展示設計中,為了使人的機能系統能最有效、最方便地滿足信息傳達與交流,就必須掌握好這個尺度標準。
展示空間與人的尺度
展示設計中,展示空間尺度是指展示空間平面尺度和垂直陳列高度這兩個基本尺度要素。展示空間平面尺度又稱陳列密度,是指空間分割與組織、展品和道具所占展廳地面與墻體面積的百分比。在展示設計中應結合具體情況對陳列密度進行展示性質、功能效用、人流量等綜合因素考慮,選擇適當的密度。如密度過大,可能會造成參觀人流的擁擠,使參觀者容易疲勞,也會造成參觀者心理緊張不安,影響展示的傳達和效果。陳列密度過小,會使展示活動空間顯得空曠,展品顯得貧乏。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大型展示活動空間的陳列密度以300-/0-50%比較適宜;小型展示活動空間的陳列密度以不大于60%為宜。在展示活動中,陳列密度的大小與展示場所的跨度和層高有直接的關系,還受展品大小、展品陳列柜高度、參觀者人數以及給予參觀者的觀看距離等因素的影響。如展示空間比較寬敞,跨度和層高都比較大,陳列密度大一些也不會顯得擁擠,相反,陳列密度一樣,展示空間的跨度和層高較小就會顯得擁擠;同樣,如果展品尺寸較大,參觀者可視距離又近,就會顯得空間很擁擠;如果展示規模大,參觀者人數多,那么陳列密度就要相應減小。展示中的陳列高度,是指墻體面和版面上展示陳列區域的高度,它受參觀者視角的限制,一般在地面以上的80-250厘米之間,為參觀者的最佳視角高度。如果按我國人體的平均高度168厘米為計算尺寸,最佳陳列高度應在112-172厘米這個區域,它可作為參觀者的黃金區域,陳列重點展品,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展示道具與人的尺度
展示道具的尺度是由展品、環境、人以及道具的結構、材料、制作工藝等因素決定的,尺度制定的標準也應對各因素綜合考慮后決定。一般情況下,展示廳內的掛鏡線高度為350-400厘米,立式高展柜為180-220厘米,矮展柜總高為110厘米左右,高展臺高度在40-90厘米,矮展臺高度在10-25厘米。在展示活動中,還應根據展示內容考慮到參觀者的年齡、性別等特征,確定各種展示道具的具體尺度。展示活動是視覺活動,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知能力,是人類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人的視覺因素是決定展示設計效果的關鍵,對視覺特征的了解掌握和研究關系到展示設計的成敗。因此,我們要對視覺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找出視覺的運動規律。
(1)視線的水平移動比垂直移動快。
(2)水平方向尺寸的判斷比垂直方向準確。
(3)視線移動方向習慣上是從左向右,自上而下。這一規律主要是受書寫閱讀的影響而形成的,受這一規律影響,認為按重要程度一般可將視區的順序排列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閱讀習慣是跳躍式的,一行文字跳躍3-7次比較合適,一次跳躍的距離大小與文字內容的熟悉程度有關,一般為兩三個詞的距離。
(5)接近性法則:黑點的上下間距比水平間距小,在視覺上感覺黑點排列成縱向的六列。
(6)相似性法則:將接近性法則圖中的第二橫向和第四橫向黑點變成空心圓,即有感覺排列方式變為黑向各兩行。
(7)連續性法則:由于視覺的連續性,感覺黑點排列成曲線的形式。
(8)封閉性法則:感覺在圖中的三個黑圓點中間放了一個白色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