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pan id="vh7an"><listing id="vh7an"></listing></span>

      180-8018-1820
      類別: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時間:2019-03-30 關注:344次
      在線咨詢: 180-8018-1820

      面對設計與藝術的不同啟示

      設計不是藝術

      學設計第一要認識到的就是設計不是藝術。我就是一開始沒有分清這個概念,在第一次上設計課時可苦大了。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并不是說設計里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在這兩項上的側重是有很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

      注意細節

      決定一個設計作品的質量的往往是它的細節,例如字體的選擇,圖形的構造,顏色的差異等等。這些細微的差別(nuance)在體現作品整體上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無論一個設計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便會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們要求自己注意這些細節和它們的影響,就可能會從中發現一些新的靈感和方向。

      變化與替換

      從一開始學設計時,老師就不斷地強調變化(variation)的重要性。做一項作業時,我們從來不會去專門尋找它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試著把自己的各種想法整理出來,盡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從中再探索,不斷地讓一個想法把自己帶到另一個想法。這樣可以擴大我們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雖然最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更重要。這個探索的過程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取代的。今天老師提到variation(變化)和alternative(替換)的區別,我覺得挺重要的。變化是尋找同一種表達方式的各種表現方法,而替換則是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有時如果一個想法總是做不好,也許該尋找一個替換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適的想法的話,便應該看看它都可以有什么變化的表現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設計方案。變化和替換的界限往往不很清楚,但是如果有個大的概念的話,還是會有些幫助的。

      多領域的修養

      我覺得學設計與做設計最大的好處就是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領域。我們的作業題目曾經包括污染,城市變化,爵士樂宣傳,未來建筑的趨勢,水的問題等等。通常都是讓我們自己在題目里選擇一個角度,然后做出有說服力的視覺作品。要想表達好自己的觀點,必須先搜集很多的相關資料,對題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現,但是想法必須是有形的,有根據的。很多人認為設計就是在電腦上做出漂亮的東西,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學設計的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到處尋找資料,研究以及消化它們,然后再試著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自己想表達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某個問題時,是不可能有效地表達它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紙一張,因為它沒有清楚的內容.通過最近這幾個學期,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也重新認識了設計的含義。

      計算機不是你唯一的工具

      你知道設計師最好的朋友是誰嗎?是照相機和復印機。它們是做設計必不可少的工具與玩具。圖庫的圖像畢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圖庫里沒有完全合適的圖像,所以只好妥協一張一般的,這樣本來很好的想法也就無法發揮到最隹。只要有機會,最好都用自己拍攝的圖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娛樂呢。那復印機呢?太多人低估它的價值了。死死板板地復印文件只是復印機的最基本功能。我們可以復印平面的東西,立體的東西,拼湊的東西??梢苑糯?,縮小??梢灾丿B反復地在同一張紙上印??梢赃厪陀∵吪矂永锩娴奈锛?,會得出很多獨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復印機里出來的東西通常都有一種它特殊的質量,利用好了,可以使設計作品增添光彩。電腦當然也是我們的朋友了。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會變成壞朋友。我們太依賴電腦了。有時候連想都不想就會按鍵做個效果,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但是這些自動化的功能經常會讓我們錯過一些探索的機會,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驅使而缺乏特性的作品。電腦不應該是答案,它與照相機,復印機同樣的只是一個工具。它能夠幫助我們省掉很多麻煩,做出別的工具做不出來的效果,但是電腦做出來的東西未必就都是好的。打開photoshop的工具選單前,一定要想一想,這是我唯一的選擇嗎?

      花哨的東西要少

      那天在電視里看到一個偶像歌手在臺上唱歌,一會兒朝下面招手,一會兒跑來跑去,歌詞空閑的地方還忙著跟大家打招呼,一點也沒有認真唱歌。突然覺得他和實力歌手的區別就跟一個自以為是設計師的人與專業設計師一樣。前者只注意著表現自己,而后者卻是在專心表達某些事物。有時候,把一個普通的東西,例如地鐵時間表,或者雜志文章分頁,設計的太漂亮,太突出,太與眾不同反而會失去它的基本功能。那些多余的花哨的東西影響人們去讀真正的內容,就跟我從來都記不住偶像歌曲一樣。

      作品必須讓思想優先

      有一次,一個老師對我說的話讓我一下子對設計明白了很多。他指出我當時做的東西是受圖像驅使(image driven),而不是思想驅使(idea driven)的。那時我很喜歡在photoshop里隋便拼湊一些圖像,自己覺得看起來很酷,以為加上個標題就成了一個作品。但是老師看了說這些只是一些拼湊的圖像,你并沒有給它們輸入任何意義,所以對別人也不會有意義。要想超越這個層次,作品必須讓思想優先,圖像應該服從與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獨立的裝飾品。

      文字排列的設計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的設計(typography)應該像玻璃一樣透明。它應該正確地反映文字的個性與特征,但是同時應該透明得可以讓人看穿。如果字體或文字的形狀本身所說的,比文字中所要表達的還多還強烈的話,這種設計選擇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鎖起來了。

      招貼應有的活力

      關于招貼,基本上,招貼(海報)有兩種類型,1)資料提供(informative),2)說服引導(persuasive)。資料提供式招貼協助觀眾獲得必要的知識。最好用獨特的方式,比如利用圖像或比喻來讓招貼里的資料易懂易記。說服引導式招貼則是誘導觀眾在某事物上的觀念傾向。也可利用資料提供來達到這個目的。招貼是個獨特的東西,它給你非常大的面積與空間來發揮,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去利用這一優勢,還按照設計書皮的思路來設計招貼,這樣的完成品最后看上去只會像一張放大了的書皮,失去了招貼應有的活力。一般來講,招貼有三個可讀入的層次。遠距離時,它應該有一定的特征把你吸引過來,中距離時,你應該能夠了解這張招貼是關于什么的,非常近距離時,則應該可以讀到其他的細節。招貼有它自己獨特的使命,把握好的話,發揮是無限的。

      好的想法與好的制作

      那天翻出最初學設計時的作品草稿,覺得那時候真的是什么也不懂?,F在回想起來,這一年來學到的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每個設計構思都有適合它自己的語言。風格不應該只是一種死板而美觀的外表,而應該利用來表現思想。有的人偏愛“數字化”的風格,所以什么東西都做成那種樣子,這種習慣性的東西使本來的特點麻木,喪失代表性與意義,成為純裝飾的玩意兒。我以前一直以為好的設計都有一個特定的所謂的“樣子”,比如很酷,很細的線條,模糊的文字等,其實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的話,濫用它們只不過會使你的作品降質。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擅長,這才使設計的作品豐富多彩。面對一個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尋找最能發揮自己的解決方法。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馬虎。有時候,有的想法最適合用影像合成來表現,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信心與能力做得好,做得有說服力的話,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現的想法。作為學生,我們經常以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訴老師就可以了,初學設計的學生經常會拿著一張潦草的手稿說到,"雖然你們看不太出來,但是我想的是這兒有一個跑步的人,后面有旋風,還有特別酷的色彩效果..."老師只好說,"你說的很好,為什么不做出來?"然后他才發現原來他沒有能力做出他想像的東西。設計并不只是一個想法的問題,也是一個制作的問題。有效的結合兩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事必躬親

      這兩天都忙著印出最后的完成品,再貼到可以展示的板子上。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都做過不知多少次了,還是會把板子裁歪,把表面弄臟,更笨的是,還又把手指頭削掉一點...我們班里有少數的一兩個人每當做這些最后的完工時,都會到專業的印刷店讓那里的人全包,印啊,帖板啊,裁剪啊,據說做兩張大海報一共要花約$60。在我們學校里印才$10,當然還得自己買板子什么的。她們覺得挺值得的,做出來都專業極了,亮亮的??墒俏铱傆X得在學習作業最后加這么道程序,有點...反正明年的展覽模型課要小心不要和她們一組。

      這個世界上互通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去年夏天在北京買了一本非常好的書,“構思與創造-寫作技巧論”,潘大華著。本來是想用來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是越讀發現書里的許多內容其實對我學習設計也有不少幫助。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這本書講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并且非常關鍵的概念,例如“看見”與“發現”的不同,獲得靈感的基礎是信息、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比喻與象征,烘托和對比,如何觀察與表現生活的大角度和多角度,疏密與虛實的關系,主題和節奏的需要等等。雖然是一本關于寫作的書,但是我覺得任何做跟創作有關的人讀來都會受益。這讓我又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互通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幾乎什么都可以和什么聯系起來,真是越想越有意思!回想起來,直到幾年前,我是完全不喜歡學習的。作業就是任務,做完做好就扔在腦后了,知識全部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后什么都記不起來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對學習的看法好像完全改變了。我現在覺得學習就像在做游戲,在解一個很大很大的迷。解不解得開不是關鍵,關鍵是,只要我學習,往前走,我之前積攢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就會漸漸地自己拼湊起來,而我看著它們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學習再也不只是上課聽講,已經和生活混為一體了。這個變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體驗有關,和大學里的教育方式有關,和很多事情有關,而且和我學習設計非常有關。說不太上來,但是這短短的幾個學期的設計課一定是影響了我很多,我開始學著去思考,去尋找,去理解,去欣賞,去評價,去表達。

      過程相當重要

      做設計時,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這中間有許多不同的過程,大部分在完成品上是看不到的。這些過程相當的重要,因為就連想法也是逐漸成熟的。

      學習如何“學習”

      最近真忙啊。這學期我一共拿了三節課,一節是網絡設計,一節是形象設計,還有一節是一個特殊的與清華大學設計系交流文化的設計活動,主題是“水意識”。形象設計的課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和挑戰。過去這節課的內容是研究各類企業形象,然后摹擬一套視覺系統。但是今年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狀況,正好我們大學里的綜合學院需要一個新的形象,而老師想,拿來做設計的再好不過的人選就是我們這些設計系的本科學生啦!同學們都為此感到很興奮,因為這不但相當于一項真實的設計工作,而且如果成功的話,我們一起努力的成果將會出現在學校的信箋上,網站上,宣傳單上,紀念品上....真正的設計“形象”前,我們要做很多調查和研究,搜集各類相關資料,再仔細分析它們。不但要準確理解這個新形象的需要,還要確定它所代表與能夠代表的特征。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來綜合學院的系主任,訪問他對這個新形象的期待與要求。我們當時問的主要問題包括:這個綜合學院是什么?與其他學院或其他學校的綜合學院有什么不同?如果它是一個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它的觀眾都是誰?等等。(在這里,暫時脫離一下設計,講一下當時系主任對我們學院的教育方針的形容,因為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他說我們學院是“學習”學院,不是“教學”學院。所謂的教學學院就是老師主要負責傳授已有知識,而在學習學院里,學生來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積極探索的環境。在這種學習學院里,很多課程的基礎是研究和試驗,沒有固定的課程內容,因為新的理論和知識不斷地在被發現。據他說,學問也分兩種,一種是基本學問,還一種是應用學問。我們學校大部分的分學院都是應用學問的學院,是相對更有目標的學習,比如醫學院是為了醫治疾病,建筑學院是為了完善建筑結構等。而綜合學院包涵很多以基本學問為主的子學院,例如天文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知道地球如何在宇宙里運轉轉,并不會對我們有什么直接的影響,做出各種獨特的藝術品也不會改變世界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但是這種對基本知識的渴望來自于我們人類的好奇心本性,而我們的綜合學院非常鼓勵這種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和表達的熱愛。)系主任最后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如果你們畢業時發覺自己懂得更少了,對知識的渴望更強了,那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我們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了

      又有一陣子沒寫筆記了,最近真是又忙又懶。上個禮拜四我們班級組織到下面那個州的一個大型印刷基地(GAC)參觀學習,去了兩天。以前只聽過老師說,這回自己真正目睹到了整個印刷過程。雖然還有些地方不是很懂,但是去一趟還是長了不少見識。除了設計,還有這么多這么復雜的制作過程,想想挺有意思的。我們還參觀了那邊的中國庭院和一個設計工作室(ziba design)。從我們給學校設計標志的過程到這些專業的地方參觀,覺得我們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了。雖然這有好處,我還是有些不習慣。再過一年左右的學生生活就該找工作了,唉。

      因受限而被釋放

      You are freed by your limitations——因受限而被釋放。這句話是第一次上設計課當老師發覺一項作業題出得太廣,造成大部分學生不知如何是好時說的。后來經常不時地聽到,越發覺得有道理,并且在設計實踐中深受體會。如果給自己一個較具體的范圍,總能在其中越挖越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不然的話,最終會發現自己只是在打圈圈,所有的問題都只淺碰表層而已,毫無意義。就拿我們現在的作業來說把,主題是“水”。如果不深入研究水的一些具體問題而只憑表面認識來入手的話,所得到的也只不過就是“缺水”,“水很美”,“水被污染”之類等簡單化了的題材。經過幾個月的資料搜集,我們大家都在水的主題里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的人對水與人的精神關系做了不少研究,發現水是最容易出現在夢里的元素之一,從中得到啟發。有的人對水分配的不平衡感興趣。有的人對水的政治化感興趣。有的人研究水和大氣的關系。有的人研究水所造成的視覺奇像。有的人搜集了許多有趣的水數據,比如種一個西紅柿需要多少水,造紙又需要多少。我對水的使用比較關注,發現我們的一大部分凈水都因為欠缺的系統所流失和浪費了。有了主題,有了實據,當然也就有了內容。目標明確,發揮起來也就自如多了,不會被太多選擇而絆腳。另外,具體的出發點并不等於狹窄的概念,反而往往更容易表現大主題?,F在班里已經出現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了,它們都是憑空想不出來的。

      學而后知不足

      一個夏天過去,又開學了。這個暑假在北京過得很充實。有學校的活動,自己找的工作實踐,去了各式各樣的展覽,接觸了許多人和事物,自己也想了很多,有些想法更堅定了,有些想法改變了。很慶幸很多經歷沒有等到畢業后再去嘗試,我過去只會空想或者不想,把太多事情理想化,現在認識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頭腦還比較亂?,F在剩下約一年的學生生活,這段時間我會好好想一想的。剛回到學校時還有些不習慣,但是一開始上課,馬上就恢復了過去的那種氣氛。真的,學習是個很有力量的東西。就跟上次那個系主任說的一樣,我越學越覺得學得不夠而且想學的越來越多,想知道的越來越多。能夠享受學習是一件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對設計的態度與熱情一下子就感染了我

      我們設計系除了主要的幾位老師以外,還因特殊需求邀請特邀老師來講課(guest lecturer),一般來說一半一半。特邀老師往往都擁有很成功的設計工作室,這樣他們可以在某些領域里提供最專業的知識。我們覺得最可貴的是,還可以從他們那里聽到很多關于外面世界的看法。這個學期教書籍設計的就是一位十多年前畢業于我們學校的特邀老師。他很有意思,迫不及待地想把他體驗的一切告訴我們。本來今年夏天通過設計實踐我對設計曾經一度非常失望,但是他對設計的態度與熱情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嗯。什么都不能太絕對。

      真正的設計

      回顧過去的筆記,覺得自己對設計和藝術的認識都太簡單了。我現在對藝術雖然還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對設計肯定是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了,但是仍說不太清。設計是不能一言概括的。經過多年的演變和發展,今天的設計有很多層次和種類。但是我喜歡最簡單的把它區別為設計和“真正的設計”。設計這個詞最近實在是被濫用的太多了,好像什么都可以叫做設計似的,尤其是電腦的發展(也是濫用)讓人們把濾鏡過的圖像,時髦的色彩,還有花樣的版式作為設計的標準,這是個很討厭的現象。設計是為了一定的溝通和傳達目的而做的,使用的所有元素應該都有實際的根據和充分的理由,設計的存在不是為了告訴你,“你看,我是一個設計,酷吧!好看吧?”而是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務,如果它是一張海報,它要明確地告訴你它的內容,如果它是一個形象,它要真實地傳達它的特點。一般的專業印刷品,包裝等都算得上設計,但也僅僅停留在設計,尤其是商業設計的層次上。因為它們雖然基本上都是以傳達信息為主,但是為了增色,或多或少都會使用一些“花招”,而花招則是真正的設計最忌諱的東西。真正的設計應該把傳達的成份推到最高,用巧妙易懂并且印象深刻的方法表現出來。

      有了誠意,創意才會有力

      說到設計,一般人往往都會馬上談起創意。好像做設計除了追求創意就再沒有什么了似的。創意確實很重要,因為它能在傳達中起相當大的作用。但是我覺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誠意。為了創意而創意的東西是空虛的,維持不久的。有了誠意,創意才會有力。

      腦筋急轉彎

      怎樣才能跳出框框,打破陳規呢(think out of the box)?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房間內,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個杯子,杯子里有看上去像水的毒藥。幾分鐘后,會有一個人進到這個房間里,他會去喝那杯子里的水。這個人不懂英文,也不認識國際標志。一位設計者被給予一根鉛筆和一張紙,要他在短短的時間內想辦法阻止那人喝水,條件是不許碰杯子或者那個人。如果你是這位設計者會怎么做?在紙上畫一個喝水的小人,再在上面畫一個大“×”嗎?還是畫一個骷髏,再畫一個箭頭指向杯子?其實辦法不止這些,如果你把鉛筆掰斷,丟到杯子里,那個人不是自然地就不會去喝了嗎?或者,你可以等那人進來后往杯子里吐痰,甚至往里面尿尿!沒有人說不行啊,都在條件之內,而且效果保證好!這個腦筋急轉彎是有點那個什么,但是怎么樣?有幫助嗎?

      隨意放松的好處

      昨天瑞士設計師Jean-Benoit Levy來我們學校做了一個關于海報的演講,挺有意思的。歐洲人還是有歐洲人的特點,非常富于表達,我很希望能吸收一些他的風格。因為我們課堂比較小,各各老師的理念又比較接近,結果慢慢的大家的作品都有很多相似處,這樣可不太好,還是得把眼界放寬些?;叵胱钤鐚W設計的時候,我一心就是上課,做作業,總覺得擠不出時間去翻書,看展覽,或者聽講座什么的。我覺得很多學生都容易犯這個錯,總以為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做作業上,作品肯定最好。其實真的不然。去一個活動大概不會對你有什么明顯的影響,但是去了十個,二十個,五十個后,每次聽到的看到的就會不知不覺地積累起來。不過去展覽講座等不能太盲目。不要死要求自己每個活動都一定去,也不要過份期待這些活動對自己的幫助。因為每個人不同,每個人被影響的方式及程度也不會一樣。至於筆記,我是覺得除非聽到一句特別棒不想忘的話寫下來,其他時候最好別記筆記,隨意放松的聽就好了。

      老師也不一定永遠是對的

      差不多是上個學期吧,就是做“水的計劃”的那陣子,我開始變得比較會獨立思考了。我們這個系很難考,要賭進半年的時間,經歷兩次選拔。那陣子為了入系每個人都是拼了命的,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懂設計,老師自然就成了神仙。入系之后,我們不自覺的還保留著對老師的強烈倚賴,老師不開口,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水的計劃是個很特殊的活動,因為前所未有,試驗性很強,什么都是走著來,作業什么的都是相互商量漸漸形成的,和平常要求很具體的課程大不一樣。這其中有很多問題,因為除了做作業,我們還得出作業,大家意見很難統一,頭疼極了,但是也對我們起了不少影響。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發現我更有主見了。我慢慢覺得老師也不一定永遠是對的,至少我不是從來都認同他。這并不是說我不聽他的了,我還是很認真地聽他所有的評論,然后有選擇的吸取。我開始認識到我們的出發點有時并不一樣,重視的和思考的也會不一樣。我越來越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我想這也是老師希望我們努力的方向。

      小組合作

      還有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就是小組合作。過去考系的那段時候,壓力很大,每次作業我第一個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得做一個特別利害比別人都棒的作品,然后就想啊想啊想,總是想不出來,看到同學有一個很獨特的構思就恨自己怎么沒想到。由于水的計劃,我們第一次真正接觸了合作。小組成立后,最初需要的不是構思,而是每個人單純地去尋找對主題有幫助的資料。大家有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興趣,收集的資料很豐富,對我們研究討論非常有幫助。這讓我突然醒悟到,做設計怎么能就是為了做壓倒其他人的作品呢?重點是參與,貢獻,傳達啊。我對作業的態度就是在那時一下子變了。當時我同時拿著另一堂課程,傳達策劃,主題是未來建筑。我沒有馬上去找所謂的最隹答案,而是認真地分析了資料與自己,希望能真正在這個題目上說些什么,同時豐富我們所探索的主題范圍。奇怪的是,我這么想了以后,構思反而來的容易多了。

      做做那些不費腦子的零七八碎的事

      明天我就要搬出家住了!其實這個決定也挺突然的。雖然在美國大部分人上了大學都會離開家,我從來就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過去家離學校很近,在家住即方便又實際。但是今年夏天我們把家搬到了遠離城市的一個地方,按同學的話說就是鄉下。這兒靠著山,環境和空氣都非常好,但是一開學我才發現,這兒太----遠----了!每天開車等車換車實在不是辦法,我也第一次考慮到了搬出去。找房子還挺好玩的,查???,打電話,去參觀。學校附近有一大片住宅房子,都是按單間出租的,我以前從來沒去過,一去看和電影里的很像。我找的那間挺不錯的,很便宜,破破的,半地下室,正好里面還剩了些舊家具,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要搬出去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又找了個實習兼工作,下個星期開始。在一個設計工作室,主要是打打雜,整理材料,做些準備工作,偶而也會接觸些實際設計。同學們好像因為聽起來跟“打工”差不多都不愛去,其實我反而更喜歡這樣不完全做設計,因為在學校做的已經夠多了,在那兒我倒原意做些不費腦子的零七八碎,同時了解一下美國設計工作室的環境和運轉方式,有機會時早些增加點經驗還是好的。工資不高,但是付房租什么的沒問題,所以正好互相抵消了。嗯,馬上我就要完完全全地忙起來了,試試看吧!

      藝術與設計是互補的

      有這么一種奇怪的現象,做設計的和搞藝術的常常對立,互相看不起。做設計的覺得搞藝術的從來都不用大腦,整天隋心所欲地玩弄顏料,搞藝術的覺得做設計的從來不會有感情,整天對著電腦跟機器人一樣。其實這都是對對方了解的太少所造成的。我覺得藝術與設計是互補的,互相可以學到的非常多,單鉆一項的話會錯過很多。另外,藝術與設計雖然有很多根本的不同,但是很多情況下它們并沒有那么不一樣。

      設計不是全部

      其實,不僅僅是藝術,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都會增加你對設計的認識。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上了綜合大學,而不是小型的藝術學院。到現在為止,我拿過的其他課程包括心理學,語言學,新聞媒體,天文學,電腦程序等等。每節課都非常有意思,而且都多少與我學的設計有間接的聯系和幫助,像心理學里講到的意識現象,語言學里人對不同語言的接受方式...現在入了設計系后拿其他課程的機會就少了,很容易整天被設計包圍,我得時常提醒自己設計不是全部。說到這兒,想起上次VSA設計公司的主席來演講時向我們設計學生們提的建議。他說,別一下課就去翻設計書籍,爬山去吧,釣魚去吧,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吧。確實,設計本來就是應該與生活緊密聯系著的,如果不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體會生活的話,設計的作品里怎么可能有生命呢?所以,了解其他設計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多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話,對設計的認識會自然加深的。

      ?……

      很矛盾。我覺得我認為的設計和很多人都不一樣。雖然我經常試著解釋設計,可是我自己其實也經常覺得模糊。設計真麻煩,分好多種,教室里的,工作上的,理想的,實際的,個人的,公益的,商業的,當然好的設計應該可以很好地平衡眾多因素,但沒那么簡單。今天我們到那個特邀老師的設計工作室leonhardt-fitch上課去了。到現在我去過大概三家這樣的工作室了,非常非常大,也很有“設計感”,有一些獨特的家具,貼著各種招貼,工作人員都嘻嘻哈哈的,還有單獨打電動的休息室,典型的設計學生向往的地方。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是不怎么想去這樣的地方工作。覺得冷冷的,可能是與美國的商業界有著直接聯系的關系吧。我還是比較喜歡教室里的設計。再說今天上課的事,我們開始要設計公司年報了,中間要懂得一大堆經濟上的事,我聽著頭大死了。我們現在真的是越來越接近實際,不像剛學設計時那么自由了。公司形象與年報設計好像是美國設計界比較更大的部分,也是我們學業里相當重視的部分,我兩個都不喜歡。

      資料設計

      我另外的設計課是資料設計。資料設計是設計里最實用的,包括時間表,地圖,地鐵線路,表格,路標等,聽起來好像比較枯燥,但是非常重要,而且設計好了的話能起關鍵性的作用。資料設計是服務于人的,它有一定的任務要完成。老師講到了一件為盲人設計地圖的事情,強調了資料設計所要求的嚴格的思考能力。盲人分兩種,先天和后天。后天的盲人因為曾經有過視覺經歷,懂得抽象空間的概念,所以為他們設計的地圖有凹凸就可以使用。先天的盲人一生下來就看不見,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是一系列事物的順序,比如往前走七步是門,出門往左走三步是六個向下的臺階...抽象空間的概念對他們來說很難理解,所以針對不同的需求,為他們設計的地圖是可以觸摸的事物的排列。

      最后感謝您的放下收獲總繁忙的工作,細細品讀我們的文章。

      龍騰展示,展廳設計,展館設計,展臺制作搭建一站式服務商。

         

      本文網址:http://www.wereadscifi.com/info/190329164101134841

      免責聲明:本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分享,并非龍騰展示所有,僅供提供參考,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四川龍騰展示

      微信客服在線

      180-8018-1820
      152-0825-5785
      聯系客服
      在線咨詢: 180-8018-1820
      THANK YOU
      四川龍騰展示會認真對待每一位信任我們的客戶,竭盡所能,不辜負每一次托付

      相關案例

      Related cases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展廳設計/文化建設-四川龍騰展示展覽有限公司

      真人客服微信在線

      180-8018-1820 152-0825-5785

      四川龍騰展示展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清江東路314號5樓

      蜀ICP備19011411號-1 川公網安備51010502014609號

      米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片无遮挡亚洲天堂|免费黄色潮喷视频|久久免费影院精品

        1. <span id="vh7an"><listing id="vh7an"></listing></span>